權利要求書: 1.一種貴金屬提取用螺旋滾筒
篩分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機架(001)、進料漏斗(002)、螺旋滾筒篩、傳動機構、出料漏斗(004)和支撐架(010);機架(001)為箱體結構,機架(001)的一側緊密設置進料漏斗(002),進料漏斗(002)呈U型,其上端為用于貴金屬物料進料的進料口(002),機架(001)和進料漏斗(002)的緊密連接處分別開有通孔,使得機架(001)和進料漏斗(002)之間形成連通結構;螺旋滾筒篩包括滾筒(012)、螺旋片(013)和被動傳動軸(015),滾筒(012)為兩端開口結構,其呈臥式水平安裝在機架(001)的箱體內,其一端靠近機架(001)側面的通孔設置,另一端為出料口(020),滾筒(012)的下方設置若干出料漏斗(004),滾筒(012)的中心位置水平設置被動傳動軸(015),被動傳動軸(015)的一端伸出機架(001)外和傳動機構連接,由傳動機構帶動轉動,另一端伸出機架(001)和進料漏斗(002)外和支撐架(010)固定連接,伸入滾筒(012)和進料漏斗(002)內部的被動傳動軸(015)上均勻安裝若干螺旋片(013),位于滾筒(012)內部的螺旋片(013)同時和滾筒(012)的內壁固定連接,滾筒(012)的壁上從靠近進料漏斗(002)一側到出料口(020)依次均勻設有若干由小到大的篩網孔(014),由小到大的篩網孔(014)和滾筒(012)下方的若干出料漏斗(004)相對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貴金屬提取用螺旋滾筒篩分機,其特征在于,傳動機構包括減速電機(005)、主動傳動軸(006)、主動皮帶輪(007)、被動皮帶輪(008)和皮帶(009),減速電機(005)設置于機架(001)的上方,主動傳動軸(006)水平設置,主動傳動軸(006)的一端與減速電機(005)相連接,另一端安裝主動皮帶輪(007),主動皮帶輪(007)通過豎直設置的皮帶(009)和被動皮帶輪(008)連接,被動皮帶輪(008)安裝在被動傳動軸(015)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貴金屬提取用螺旋滾筒篩分機,其特征在于,位于滾筒(012)內部的螺旋片(013)和滾筒(012)的內壁焊接連接。
說明書: 一種貴金屬提取用螺旋滾筒篩分機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貴金屬提取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貴金屬提取用螺旋滾筒篩分機。
背景技術[0002] 我國由于鉑、鈀、銠、釕、銥等貴金屬資源嚴重缺乏,僅有極少量的伴生鉑、鈀、銠、釕、銥等貴金屬生產,且回收產業(yè)受到環(huán)保和技術進步的制約,消耗的絕大部分鉑、鈀、銠、
釕、銥等貴金屬原料依賴進口,是世界上貴金屬消費和進口大國,原料制約瓶頸顯著。
[0003] 貴金屬的加工生產中,需要將貴金屬提取料進篩分處理,傳統的方法是將物料投入螺旋
振動篩中,物料在螺旋振動作用下呈螺旋軌跡逐漸離心運動,在此過程中,小于篩網
孔徑的物料篩分到下一層,大于篩網孔徑的物料則逐漸螺旋離心運動至出料口。而傳統的
螺旋振動篩在使用過程中,投入振動篩中物料會快速的離心運動至出料口,進而會存在物
料篩分不徹底便由出料口送出的情況,而且也難以實現一邊投放一邊篩分的情況,投入的
新物料會與被篩分的物料無序混合,影響工作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貴金屬提取用螺旋滾筒篩分機,其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傳統的螺旋振動篩在使用過程中,投入振動篩中物料會快速的離心運動至出
料口,進而會存在物料篩分不徹底便由出料口送出的情況,而且也難以實現一邊投放一邊
篩分的情況,投入的新物料會與被篩分的物料無序混合,影響工作效率。
[0005]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貴金屬提取用螺旋滾筒篩分機,其包括機架、進料漏斗、螺旋滾筒篩、傳動機構、出料漏斗和支撐架;機架為箱體結構,機架的一
側緊密設置進料漏斗,進料漏斗呈U型,其上端為用于貴金屬物料進料的進料口,機架和進
料漏斗的緊密連接處分別開有通孔,使得機架和進料漏斗之間形成連通結構;螺旋滾筒篩
包括滾筒、螺旋片和被動傳動軸,滾筒為兩端開口結構,其呈臥式水平安裝在機架的箱體
內,其一端靠近機架側面的通孔設置,另一端為出料口,滾筒的下方設置若干出料漏斗,滾
筒的中心位置水平設置被動傳動軸,被動傳動軸的一端伸出機架外和傳動機構連接,由傳
動機構帶動轉動,另一端伸出機架和進料漏斗外和支撐架固定連接,伸入滾筒和進料漏斗
內部的被動傳動軸上均勻安裝若干螺旋片,位于滾筒內部的螺旋片同時和滾筒的內壁固定
連接;滾筒的壁上從靠近進料漏斗一側到出料口的方向依次均勻設有若干由小到大的篩網
孔,由小到大的篩網孔和滾筒下方的若干出料漏斗相對應。
[0006] 本實用新型中,傳動機構包括減速電機、主動傳動軸、主動皮帶輪、被動皮帶輪和皮帶,減速電機設置于機架的上方,主動傳動軸水平設置,主動傳動軸的一端與減速電機相
連接,另一端安裝主動皮帶輪,主動皮帶輪通過豎直設置的皮帶和被動皮帶輪連接,被動皮
帶輪安裝在被動傳動軸上。
[0007] 本實用新型中,位于滾筒內部的螺旋片和滾筒的內壁焊接連接。[0008] 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0009]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貴金屬提取用螺旋滾筒篩分機,具有能夠防止物料在篩分過程中因輸料不均勻、物料堆積而影響篩分效率,采用水平螺旋滾筒篩,通過螺旋結構將物
料均勻輸送至螺旋滾筒篩的內部篩網進行篩分,物料篩分更加徹底,提高了篩分效率。
附圖說明[0010]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0011]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0012] 圖中標號:001?機架,002?進料漏斗,003?進料口,004?出料漏斗,005?減速電機,006?主動傳動軸,007?主動皮帶輪,008?被動皮帶輪,009?皮帶,010?支撐架,011?軸承,
012?滾筒,013?螺旋片,014?篩網孔,015?被動傳動軸,016?密封軸承,017?加強板,018?螺
栓,019?螺栓,020?出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0013] 為了使本申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為透徹的理解本實用新型,在接下來的描述中會涉及一些
特定細節(jié)。而在沒有這些特定細節(jié)時本實用新型仍可實現,即所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使用
此處的這些描述和陳述向所屬領域內的其他技術人員可更有效的介紹他們的工作本質。
[0014] 參照圖1,一種貴金屬提取用螺旋滾筒篩分機,其包括進料漏斗002、螺旋滾筒篩、傳動機構、出料漏斗004、機架001和支撐架010,機架001為箱體結構,機架001一側設有進料
漏斗002,并形成連通結構,另一側為封閉結構,機架001底部設有若干出料漏斗004,進料漏
斗002為U型,其底部為半圓筒狀,上部為方形殼體,頂部開有進料口003,通過兩側的加強板
017和螺栓018固定在機架001上,螺旋滾筒篩以水平方式設于機架001的箱體內部,進料漏
斗002內部與螺旋滾筒篩的內部相連通,螺旋滾筒篩的內部沿中心水平線設有被動傳動軸
015,被動傳動軸015的一端固定在支撐架010上,另一端固定在機架001封閉側,和設于機架
001水平封閉結構的一側的傳動機構相連,由傳動機構帶動被動傳動軸015轉動,實現物料
的螺旋進料和出料。
[0015] 螺旋滾筒篩包括滾筒012、螺旋片013、被動傳動軸015;滾筒012呈臥式設置,其遠離進料漏斗002的一端為出料口020;被動傳動軸015設置在滾筒012的中心位置,滾筒012
內,螺旋片013的內端繞被動傳動軸015連接,螺旋片013的外邊緣端焊接在滾筒012的內壁
上,滾筒012內壁上由進料漏斗002一側到出料口020依次均勻設有若干由小到大的篩網孔,
滾筒012的內壁上由小到大的若干篩網孔對應滾筒010下方的若干出料漏斗004,被動傳動
軸015靠近出料口020的一端通過密封軸承016和第二螺栓019固定在機架001上,另一端伸
出滾筒012外延伸至進料漏斗002內部并穿過進料漏斗002的底部半圓筒中心通過軸承011
和支撐架010進行固定,位于進料漏斗內部的被動傳動軸015上同樣連接有螺旋片013橫穿
有被動傳動軸015。
[0016] 傳動機構包括減速電機005、主動傳動軸006、主動皮帶輪007、被動皮帶輪008和皮帶009;減速電機005固定于出料端一側的機架001上部,主動傳動軸006一端與減速電機005
相連接,另一端上安裝主動皮帶輪007,被動皮帶輪008安裝于被動傳動軸015上,通過豎直
設置的皮帶009將主動皮帶輪007與被動皮帶輪008進行連接。
[0017] 利用上述貴金屬提取用螺旋滾筒篩分機進行貴金屬提取料篩分的流程如下:[0018] 1)啟動減速電機005后,向進料漏斗002內均勻送入貴金屬提取物料(例如三元催化劑載體破碎物料,載體由三氧化二鋁制成,其形狀為球形、多棱體形或網狀隔板等,催化
劑中活性金屬是金屬鉑、銠或鈀);
[0019] 2)貴金屬提取物料在螺旋片013的帶動下將物料依次均勻輸送至出料口020,在輸送過程中物料依次經過由小到大的篩網孔014,小于孔徑的物料漏出滾筒012,在對應出料
漏斗004的下方進行收集,大于孔徑的物料由后端出料口020排出;
[0020] 3)物料篩分完成,關閉減速電機005,篩分完成。[0021] 根據上述原理,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適當的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
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聲明:
“貴金屬提取用螺旋滾筒篩分機”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