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利用冶金塵泥造塊焙燒直接還原生產煉鐵用金屬化球團及方法。其原料及重量百分比:煉鐵工序塵泥:32%~60%、煉鋼工序塵泥40%~68%,外加膨潤土或甲基纖維素;步驟:將上述料進行混合并攪拌均勻;壓樣機成型;烘干;焙燒還原;空冷或者在保護氣氛下冷卻至室溫。本發(fā)明利用不同工序來源冶金塵泥種類和成分間的互補性,及各類冶金塵泥中的有用成分,有效去除和減少了有害元素鋅等對冶煉過程及產品的影響,并獲得鐵品位較高的煉鐵原料。本發(fā)明制備的金屬化球團,含鐵品位>60%,去鋅率>80%,抗壓強度>1500N/球,且工藝簡單,成本低廉。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物理冶金法提煉太陽能級硅的方法,其步驟是:首先是利用真空感應熔煉爐,為避免碳的污染,選用高純氧化物坩鍋;其次是在加熱過程的同時抽真空;第三是注入保護性氣體,當熔煉溫度達到一定值時,向坩堝底部注入強氧化性氣體(氯氣);第四是強氧化氣體在攪拌硅熔液的同時與FE-AL-CA-P-V等雜質元素產生化學反應并使其氣化,保溫;第五是將煉好的硅注入中間包進入定向結晶程序。本發(fā)明方法易行,操作方便,加熱快,無污染,本發(fā)明提煉的硅材料可以達到5N或更高的純度。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冶金精煉廢渣脫硫處理方法,將冶金精煉廢渣粉體與硫鐵礦粉混合后,通過氧化焙燒進行脫硫,并對脫硫后剩余的渣料和產生的氣體進行回收利用;其中,回收的渣料可用作冶煉助熔劑,回收的氣體經凈化、干燥、轉化和吸收可制得成品硫酸;通過上述方式,本發(fā)明能夠提高冶金精煉廢渣粉的脫硫率,實現(xiàn)對冶金精煉廢渣粉的高效脫硫及循環(huán)利用,并且通過對氧化焙燒產生的氣體進行收集和再處理,制得了成品硫酸,既避免了其直接排放造成的污染,又提高了資源的整體利用率。
一種制備噴射冶金用高效活性石灰粉劑的工藝,它是將石灰石水洗脫泥去雜干燥,破碎篩分出所需粒度后,連續(xù)不斷地加入沸騰爐中,在800°-1100℃下焙燒,產品不斷從爐下部排出,冷卻后包裝。本工藝將原料粉碎篩分后焙燒,物料受熱均勻,生過燒率易控制,煅燒后的產品直接冷卻包裝,減少了產品在空氣中暴露時間,使水含量有保障。本工藝與回轉窯相比,投資少、工藝簡單、能耗低、產率高。
本發(fā)明是一種利用焙燒和浸取的方法處理含砷冶金污泥回收砷和富集重金屬,包括有以下步驟:1)機械脫水:將含砷冶金污泥進行干燥脫水處理,烘干或晾干后磨細待用;2)煅燒回收砷:將機械脫水后的含砷冶金污泥在500~800℃下煅燒2~4h,使砷隨煙氣升華以除去含砷冶金污泥中的砷,得到除砷后的焙燒渣;3)富集重金屬:將步驟2)所得的除砷后的焙燒渣在攪拌下采用兩步法進行酸浸;4)浸渣安全填埋。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可實現(xiàn)鉛和其它重金屬鋅、銅、鎘的分步浸出,減少后續(xù)分離的困難,降低處理成本,可使重金屬含量高的污泥中砷、鋅、銅、鎘和鉛的去除率均大于90%。處理后的污泥可以安全填埋。?
本發(fā)明屬于冶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耐高溫鋁、鋅液腐蝕的合金化灰鑄鐵及其熔煉工藝,具體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元素:C:3.1?3.3%,Si:1.9?2.2%,Mn:0.8?1.0%,P:≤0.06%,S:≤0.03%,Cr:0.15?0.3%,Ni:0.05?0.15%,Cu:0.05?0.2%,Mo:0.15?0.25%,輕稀土:0.02?0.04%,余量為Fe。本發(fā)明通過電解銅、鉻、鎳、鉬鐵、輕稀土等合金元素的協(xié)同作用,增加了基體中珠光體的含量,珠光體的層片厚度與片間距明顯減小,基體組織晶粒細小,一次結晶所形成的石墨片細致分散,較容易得到少量鐵素體基體組織,有利于降低硬度,改善材料的韌性,冶金質量好、強度高。
本實用新型涉及冶金環(huán)保領域,公開了一種實驗用鋼渣陶粒焙燒裝置系統(tǒng),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在實驗室無法準確對陶粒的燒制溫度進行準確控制的技術問題。該系統(tǒng)包括:陶粒燒制裝置;導料槽,連接于陶粒燒制裝置;陶粒燒成裝置,連接于導料槽;其中,陶粒燒制裝置包括:第一加料口、第一爐體、第一熱電偶、第一高溫碳棒、第一剛玉管和第一控制端。通過第一熱電偶可以檢測陶粒生球的燒制溫度,然后將燒制溫度發(fā)送至第一溫度自動控制端,然后由第一溫度自動控制端產生對應的溫控指令發(fā)送至第一控制端,從而通過第一控制端對陶粒燒制階段的溫度進行控制,進而達到了可以實現(xiàn)對陶粒的燒制溫度進行準確控制的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涉及冶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鋼渣陶粒焙燒裝置,包括加熱爐、多個碳棒、剛玉管、入口塞、出口塞、測溫單元及排煙單元。多個碳棒設置在加熱爐的內部,剛玉管設置在碳棒的內部。入口塞插裝在剛玉管的一端,出口塞插裝在剛玉管的另一端。測溫單元設置在加熱爐的內部,且測溫單元的測溫端設置在剛玉管的內部。排煙單元的一端與剛玉管的內部連通,另一端穿過加熱爐與外部連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鋼渣陶粒焙燒裝置,能夠使剛玉管內部的溫度迅速的達到陶粒的燒制溫度和燒成溫度,方便對陶粒的燒脹過程進行全程觀察以及準確的掌握陶粒的冶金性能。
本發(fā)明涉及冶金領域中球團礦的生產技術,具體地指一種余熱循環(huán)利用的球團焙燒生產工藝及其系統(tǒng),該工藝包括生球干燥和預熱、生球焙燒以及高溫球團冷卻三個階段,其中高溫球團冷卻階段中的第三冷卻段排出的氣流被引入生球干燥和預熱階段中的鼓風干燥段作為熱源;其系統(tǒng)包括依次連接的鏈篦機、回轉窯和環(huán)冷機,其中環(huán)冷機包括第一冷卻段、第二冷卻段和第三冷卻段,第三冷卻段的煙罩通過多管除塵器和抽風機與鼓風干燥段的風箱氣路連接。采用該工藝及其系統(tǒng),充分利用了熱能,并減小了廢氣對環(huán)境的影響。
本發(fā)明適用于冶金、機械加工和化工行業(yè)領域,提供一種利用工業(yè)余熱進行鹽酸廢液噴霧焙燒系統(tǒng)及控制方法,所述系統(tǒng)焙燒爐,沿所述焙燒爐爐腰切線方向至少設有一個余熱煙氣噴嘴,每個余熱煙氣噴嘴通過余熱供熱管均連接到余熱供熱系統(tǒng),所述余熱供熱管上設有余熱流量調節(jié)閥、余熱流量計和余熱開關閥,所述系統(tǒng)包括主控板,所述焙燒爐的爐頂或者爐腰位置處設有溫度傳感器,所述主控板與所述溫度傳感器、余熱流量調節(jié)閥和余熱流量計連接。本發(fā)明采用工業(yè)余熱作為熱源,為焙燒爐產生高溫分解提供反應溫度和熱量;并且在余熱熱源不能供給或熱量不能滿足要求的工況下,采用燃氣作為輔助熱源,保證了反應正常進行。本發(fā)明節(jié)能效果顯著、運行成本低。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火法冶金的高效提純設備,包括冶煉爐,所述冶煉爐的頂端卡接有填料箱,所述填料箱的內側設有隔熱結構,所述填料箱一定的中部設有搖手,所述填料箱內側中部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旋轉槽,所述旋轉槽的內側旋轉連接有轉桿,所述冶煉爐一側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排料管,所述冶煉爐一側的中部固定連接有進氣管,所述冶煉爐內側的中部設有高效結構。有益效果是:便于將爐內上升到進料箱底端的熱氣引流回冶煉爐內,有利于提高隔熱的效果,有利于防止上升的氣流損傷到工作人員投料的手,便于往冶金液體里注入提純液體或提純氣體,注氣時較為便捷,有利于提高提純的速度。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大型冶金渣罐及其制造方法,解決了渣塊較大的問題,同時解決了格柵難以組裝及拆卸,難以和渣分離的問題。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新型高溫罐號識別系統(tǒng),具備識別效果好等優(yōu)點,解決了傳統(tǒng)的高溫罐號識別效果差的問題。
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實現(xiàn)中高溫熱處理爐低溫回火功能擴展的裝置及方法,能夠縮短低溫狀態(tài)下熱處理爐內板坯的熱處理時間,提高252℃低溫下的爐膛溫度的均勻性和高級別耐磨鋼小時產量,并實現(xiàn)中高溫回火和低溫回火不同操作模式下的無縫切換,且改造費用低,操作方便。
本發(fā)明涉及金屬零件成形制造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基于高壓鑄造的鐵鋁雙金屬復合成形工藝。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湖北武漢有色金屬火法冶金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fā)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yè)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